毛主席视察河南:对干部的深刻教诲与启示

2024-12-08 来源:

1958 年毛主席视察河南,与南阳县县委书记魏兆铭的交流成为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片段。南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关于南阳的记载,秦汉时期更是中原重要之地,在两汉有着独特地位,是重要冶铁之所且东汉时为“帝乡”,众多名人如张仲景、张衡、诸葛亮、范蠡等皆出自此地,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源于南阳,彭雪峰将军亦是南阳籍。其地理位置特殊,西靠秦岭,东依桐柏山,北临伏牛山,向南与江汉平原相接呈盆地状,因在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

微信图片_20241208223136.jpg

当时毛主席欲视察南阳,因河南整体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在郑州的毛主席考虑时间问题后让魏兆铭前来汇报工作。魏兆铭精心整理政绩并预想可能问题后赴郑。见到毛主席时,本自信满满的他却遭遇意外提问。毛主席先是提及诸葛亮籍贯,魏兆铭不知,毛主席告知是琅琊人,也就是现在山东的一部分地区,后来因汉末乱世才隐居到南阳;接着问光武帝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魏兆铭支支吾吾,主席点明是南阳新野人邓禹;最后问南阳县老百姓每月吃多少两香油,魏兆铭彻底茫然。河南省委书记解围,阐述南阳地理位置、历史底蕴、战事及名人事迹,并关联民生问题,获毛主席满意。

 

魏兆铭因回答不出而羞愧,毛主席却未斥责,而是耐心教导。毛主席此举意在考察当地领导是否关注民生。当时一些地区重“面子工程”、产量而轻百姓幸福,魏兆铭们精力多在“政绩”,忽视民众生活细节。毛主席的做法体现其对干部全面素养的要求,干部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切实关怀百姓生活点滴。这一历史事例至今仍警示着广大领导干部,应摒弃片面政绩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关注地方发展与民生福祉,传承毛主席重视基层、心系百姓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让执政为民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项决策与行动之中,使地方发展与人民幸福同频共振,共创和谐繁荣的社会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 且已竭力规避使用“极限化违禁词",如不慎出现仅代本站范围内对比,不支持以任何"违禁词”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广告法》的变相勒索行为!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