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岳阳市张谷英镇民宿集中建房点
当代商报(李宇)美轮美奂的岳阳张谷英村落素有“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之称,亦被人称之为农村集中建房的开山鼻祖。资料记载,早在600多年前,张谷英村的先祖们就在此繁衍生息,他们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以民族工匠精神打造了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群落,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极具民族建筑理念。
斗转星移,今天的张谷英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注重保护文物古迹,着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早在2012年就开始着手进行第一期村民集中建房。张谷英古村落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且由镇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目前已建成面积达到5000余平方米,入住70户,入住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张谷英镇渭洞村四维片村民集中建房点启动以来,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可谓是风生水起,日新月异。
▲“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村村民集中建房点
扮靓家园乡村美 造福百姓日子甜
初冬时节,笔者来到张谷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居民小楼。自然景色与灰白色的民居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在张谷英镇松树村向阳片,成排的二层小楼房整齐的坐落在道路旁,透露出一股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
村民向笔者介绍,2013年以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10多户村民“各自为营”,杂乱无章的房屋建筑既浪费了土地,又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扮靓家园、美化环境成了张谷英镇村干部和广大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2014年,镇村顺应村民期盼,将这里45亩土地整体规划,重新分配,15亩进行统一集中建房,剩余30亩全部用来复垦,种上苗木和果蔬。如今,笔者围着村民的房前屋后信步慢走,瓜棚柳巷,藤蔓织罗,一幅村民幸福宜居图扑入眼帘。
2018年,张谷英村迎来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改革浪潮。为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集中建房建设,造福广大村民,该村在张谷英镇民宿集中建房点这个福荫子孙的公益项目上狠下功夫,广大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出现了“一日一景”的可喜局面,村民集中建房点已经初具规模。
据悉,该工程采用田园建筑形式,仿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含有浓郁的古民族文化底蕴。村民集中建房点位于张谷英镇渭洞村四维片,这里傍山依水,云雾缭绕,是块风水宝地,很适合村民居住。
村民介绍说,四维片坐落于笔架山下,两旁是基本农田,到秋收季节,稻穗金黄。该点用地面积为18935平米,整块地是旱地,在山边上,均未挖山开垦破坏农庄。这里交通便捷,省道S208线从门前经过,第一期建有30户民宿房,全部具有田园风格,被誉为仿古建筑群,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干部放心、村民满意宜居乐园,为古老的张谷英镇注入了一股清新豪迈的生命力。
据了解,规范农村建房不仅是张谷英镇的文化传承,也是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通过不断宣传,群众主动规范建房的意识有很大增强。张谷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绍波表示,今年,该镇把农村“空心房”整治和规范村民集中建房作为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土地使用,宜垦复垦,应湿复湿,需绿复绿,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之路。
▲张谷英民宿集中建房点释放独特风采
江南民宿添胜景 古老村庄换新颜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远离都市喧嚣,以追求乡村意境、融入当地居民生活、享受慢生活为特点的“民宿旅游”悄然兴起。民宿,通常是指由居民个人经营的家庭式旅馆,与普通饭店、旅店不同,一般能给游客带来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使农民得到更大财产权利,从而让农民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来,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带来的成果”后,张谷英村的“民宿旅游”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据了解,湖南全省有传统村落251个,其中91个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5个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村这个传统古村落历史悠久,较好地保持和延续了各自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集中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无疑是湖南省宝贵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以其始迁祖张谷英命名,至今已存在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保留有1700多座明清建筑,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张谷英这座古城在张谷英民宿集中建房点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古老而有历史,释放出独特魅力。
该村统筹规划,树立“打造湖南传统村落特色民宿”意识。民宿发展应该结合旅游规划、民俗和民族风情等情况,凸显出地方特色,这是民宿的生命力所在。湖南传统村落中的建筑,许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笔者了解到,该村从建筑形态上融自然山水、建筑理念、乡风民俗、传统道德于一体,正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反映了相应的村落原住民的文化理念,折射出以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习俗为重要内容的不同文化内涵。其民宿特色建立在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保护基础之上,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建筑等物质之上,更体现在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
在这样的保护理念下,张谷英村体现了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体现了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活态”之中。在发展“民宿”中注重对传统村落及其文化进行保护的同时,不只局限于传统建筑,体现的是一种“原生”“活态”的宜居之美。
▲张谷英民宿集中建房点
创新管理抓质量 各尽其责出实效
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关于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美丽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为更好加强村镇规划对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张谷英镇人民政府以“高标准、严要求”为指南,成立了张谷英民宿集中建房点理事会,在张谷英镇“渭溪湾”宾馆二楼设立了理事会办事处。
为了给张谷英民宿集中建房点保驾护航,张谷英镇民宿集中建房点理事会专门出台了民宿集中建房《安全十项制度》,以及安全员、技术员、施工员、材料员及质检员的岗位职责和制度。理事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学一做”为指导方针,结合党员、支部的公开承诺,精描细绘,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力争把张谷英镇民宿集中建房点管理的更好,质量抓得更牢。
截至目前,张谷英村民宿集中建房点已完成征地、清表等各项前期工作,并委托湖南中工项目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对张谷英民宿建房点进行规划设计,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全速推进之中。
展望未来,张谷英镇民宿集中建房点这项公益事业,它发展于民,服务于民,为老百姓的居住生活地又增添一道新环境,为这座古老的文化名村又增加了一道新的风景,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一块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