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秀美 生活甜美 乡村和美

2022-11-01 来源:

临湘市长塘镇古洞村如何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网讯(李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里有神秘的“天下第一洞”——汤家古墓洞;这里夏有遍地棉花,冬有万亩药材;这里紧靠游港河畔,以堤为屏,一条条柏油马路连贯全村,生态美景扑面而来。这里就是蜚声岳临两县的临湘市长塘镇古洞村。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临湘市长塘镇古洞村地处临湘市西南部,东邻白羊田镇合盘村,南邻岳阳县筻口镇柒市村,西与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隔河而望。由原曹田村、胡万村、古洞村三村合并而来。全村自然人口3474人,共有26个村民小组。全村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2670亩,旱地面积894亩,林地面积5400亩。

曾经的古洞村是一个满目荒山、农田荒芜、没有任何企业的落后村。近年来,古洞村在新的支村“两委”班子带领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内联外引,集体经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是强班子、抓党建。支村“两委”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村里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拟发展党员1人。同时,加强党建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确保村里大事有人抓,小事能落实。

加强综合治理,狠抓精神文明创建。该村安排巡逻队员轮流值勤,严加防范,确保村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并在全村范围内做好“平安村”“无毒村”“三无村”的创建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丰富村民生活,建设石下柳家文化活动中心,并购置音箱设备,组织村里中老年妇女成立广场舞队,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打牌赌博现象。通过乡风文明的倡导和培养,村民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该村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制订了乡村振兴计划和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目前完成的工作有:

投入17.43万元,建设古洞村中药材基地,目前种植中药材(黄精)25亩;流转土地50亩,建立了棉花种植基地,预计可收棉花2万斤,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投入15.4万元,打造石下柳家亮点屋场一个,墙体绘画面积650平方米,新建沟渠驳岸100米;投入7万元为产业路安装25盏农光互补灯;投入28万元,整修、清淤灌溉水渠200米。

移风易俗、整治人居环境、整治豪华墓、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山林防火……通过有序落实各项工作,村里环境变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老百姓的心情顺畅了,古洞村新时代的农村工作也更和谐了。

积极引进产业项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发展产业。

2020年前的古洞村基本上没有产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到外地打工创业,真正留守乡村的基本是老一辈人。面对这一情况,新当选的村党总支书记柳卫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希望能把家乡建设好,把产业发展起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发展。

古洞村引进的农光互补项目拟占用村里510亩山地,进行农光互补综合立体开发,上面建太阳电池板,下面种植艾草、生姜、黄精等中药材,绿色环保,综合利用。

柳卫星用“引来了金凤凰”形容古洞村开发农光互补项目的好处。一是山地空闲至今,没有收益,而项目租用山地,可获每亩每年80元的收益。二是流转山地合同期满后,山地仍还给村民。三是农光互补项目是绿色环保项目,基本上没有环境污染。四是村里有项目,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五是带活了一方经济,附近货车司机有活干了,商店的商品有人买了,菜、米、油、土特产都可以换钱了。

真抓实干再建新功

为抓好党建工作,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古洞村支村“两委”7名班子成员“铠不卸甲,马不卸鞍”,决心务必保质保量地完成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以党建指引为方向,以实事推进为抓手,真抓实干,负重奋进,向长塘镇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拟做好以下基础建设:一是计划投入150万元,完成托胡公路(石柳家大桥—胡万李朝组),全长3.9公里白改黑,市电LED路灯配套;二是计划投入10万元,建设姜冲组道路驳岸110米;三是结合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创办相关种养项目,达到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的;四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既要防控到位,又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五是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古洞村党员干部参加植树活动

表彰大会

村党总支书记柳卫星

古洞村党总支部召开工作会议

群众赠送锦旗 



免责声明: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 且已竭力规避使用“极限化违禁词",如不慎出现仅代本站范围内对比,不支持以任何"违禁词”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广告法》的变相勒索行为!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